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北風北」這個詞,到底北風北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個詞最早是從麻將術語來的,現在也被拿來形容政治或商業上的局勢變化。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用語,順便分享一些麻將小知識。
在臺灣麻將中,「北風北」指的是牌局進行到最後一圈的最後一局。麻將通常會打四圈,分別是東、南、西、北風圈,每圈又分為東、南、西、北四局。當打到「北風北」時,就代表這場麻將快要結束了。這個概念後來被引申為「局勢即將結束」或「最後階段」的意思,特別是在政治圈常被拿來形容某個政黨或勢力快要撐不下去了。
說到麻將的風位規則,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更好理解:
圈數 | 局數 | 正式名稱 | 常見說法 |
---|---|---|---|
第一圈 | 第一局 | 東風東 | 東一局 |
第一圈 | 第四局 | 東風北 | 東四局 |
第四圈 | 第一局 | 北風東 | 北一局 |
第四圈 | 第四局 | 北風北 | 北四局 |
最近在政治新聞上,常常聽到立法院在野黨被說「已經到北風北了」,就是在暗指他們的影響力快要到盡頭。這個比喻真的很傳神,把麻將術語用在政治分析上,既生動又帶點調侃的意味。不過要提醒大家,這種說法通常帶有主觀判斷,實際情況還是要看具體的政治動態。
除了政治外,在商業場合也有人用「北風北」來形容某個產業或公司的發展階段。比如說傳統出版業被說「走到北風北」,就是指這個行業可能面臨轉型或衰退的關鍵時刻。這種用法雖然帶點負面,但也反映出臺灣人很會把生活用語靈活運用在各種場合的有趣現象。
麻將術語「北風北」到底是什麼意思?新手必看
打麻將的時候常常聽到「北風北」這個詞,很多新手都會一頭霧水,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其實這是台灣麻將特有的術語,指的是最後一局的最後一把。麻將通常會打四圈,分別是東、南、西、北風圈,而「北風北」就是北風圈的最後一局,打完這把就結束了。
麻將的風圈和局數其實有固定的順序,這邊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更好理解:
風圈 | 局數順序 | 最後一局稱呼 |
---|---|---|
東風圈 | 東1~東4 | 東風東 |
南風圈 | 南1~南4 | 南風南 |
西風圈 | 西1~西4 | 西風西 |
北風圈 | 北1~北4 | 北風北 |
為什麼「北風北」特別常被提到呢?因為很多時候打麻將不會真的打完四圈,可能打兩圈(東風+南風)就結束,所以「北風北」代表的是完整打完四圈的最終局。當有人說「打到北風北喔」,意思就是要玩到最後,不提前結束。
另外,「北風北」在牌局中也有一種緊張感,畢竟是最後一把了,大家會特別認真打。有時候運氣好的人會在這時候逆轉勝,所以老手常說「北風北,鬼都怕」,就是形容最後一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新手如果聽到這個詞,記得要更專注,因為這可能是翻盤的最後機會!
瞭解這個術語後,下次和朋友打牌就不會聽不懂啦。麻將還有很多有趣的術語,像是「海底撈月」、「槓上開花」等等,都是讓遊戲更有趣的元素。
為什麼打麻將最後一圈叫「北風北」?原來跟這個有關
每次打麻將打到最後一圈,大家都會喊「北風北」,但你有想過為什麼不是叫東風東或南風南嗎?其實這個稱呼跟麻將的風位規則超有關係的啦!麻將的風位是按照「東南西北」順序輪流的,而「北風」就是最後一個風位,所以最後一圈自然就叫「北風北」囉~
麻將的風位可不是隨便排的,它跟傳統方位觀念完全吻合。我們來看看這個風位輪轉的順序:
圈數 | 風位 | 莊家風位 |
---|---|---|
第一圈 | 東風圈 | 東風 |
第二圈 | 南風圈 | 南風 |
第三圈 | 西風圈 | 西風 |
第四圈 | 北風圈 | 北風 |
這個設計其實超有智慧的!麻將最早是從中國傳來的,而古人認為「東」是起始方位,所以第一圈叫東風圈。接下來按照順時針方向輪轉,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經過南、西,最後到北邊一樣。所以打到北風北的時候,就代表這場麻將快要結束啦~
不過現在很多人打麻將都打比較快,有時候會跳過西風圈直接打北風圈,但傳統規則就是要打完四圈才算完整的一局喔!而且你知道嗎?有些地方還會在北風北之後再加打「海底撈月」,就是最後一張牌特別算分,讓遊戲更刺激。但不管怎麼變化,「北風北」這個稱呼已經深植在台灣人的麻將文化裡,成為牌桌上最熟悉的結束信號了。
「北風北」怎麼來的?台灣麻將特殊術語解析,這個讓新手聽到總是一頭霧水的詞,其實是台灣麻將獨有的玩法術語。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在地麻將文化中才會出現的有趣用語,保證下次你跟阿公阿嬤打牌時不再滿頭問號!
台灣麻將的「北風北」指的是最後一圈的最後一局,也就是整場麻將的尾聲。這個說法源自傳統的風圈規則,東南西北四個風位輪完後,最後一個位置就是「北風北」。這時候通常會伴隨「尾莊」或「海底撈月」等特殊規則,讓遊戲更有刺激性。老一輩的玩家最愛在這時候喊「北風北啦!」,整個氣氛都會嗨起來~
除了「北風北」,台灣麻將還有許多特色術語,整理幾個常見的給大家參考:
術語 | 意思 |
---|---|
臭莊 | 連續流局,莊家要連莊但失敗 |
相公 | 不小心多拿或少拿牌,不能胡牌 |
搶槓胡 | 別人加槓時剛好是你聽的牌,可以直接胡 |
花槓 | 拿到四張同系列的花牌(春夏秋冬或梅蘭竹菊) |
天聽 | 一開始摸完牌就聽牌,超罕見的狀況 |
這些術語在台灣各地可能還會有不同的變體說法,像南部有些地方會把「天聽」叫做「天胡」,其實意思差不多。最有趣的是每個家庭打牌時都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家規」,比如我阿嬤就規定「北風北」那局胡牌的人要請大家喝飲料,這種不成文的規矩反而讓打牌更有趣。
說到台灣麻將的特殊玩法,不得不提「連莊」制度。當莊家胡牌時可以「連莊」,連莊次數越多,最後結算的台數就越高。有時候看到阿伯們打到「連五拉五」那個激動的樣子,真的會讓人忍不住跟著緊張起來。不過現在年輕人打牌比較少玩這麼大,通常都是娛樂性質居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