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熱到爆炸,日當頭的時候真的會讓人想躲在冷氣房裡一整天。這種時候出門簡直是種折磨,連走在路上都覺得柏油路在冒煙。不過說到這種大熱天,其實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特別是如果非得在太陽最大的時候出門的話。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防曬工作一定要做足,現在紫外線強到不行,隨便曬個半小時皮膚就會開始發紅。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面這個防曬產品的比較表:
產品類型 | SPF係數 | 防水效果 | 適合場合 |
---|---|---|---|
噴霧式防曬 | 50+ | 普通 | 日常通勤 |
乳液式防曬 | 30-50 | 強效 | 戶外活動 |
棒狀防曬 | 50+ | 超強 | 海邊玩水 |
除了擦防曬,穿對衣服也很重要。淺色系、透氣材質的衣服是首選,深色衣服吸熱效果太可怕了。記得我上週穿黑色T恤出門買午餐,回到家整個背都濕透了,簡直像剛跑完馬拉松一樣。
這種天氣連手機都會罷工,前幾天中午在外面用手機導航,沒多久就跳出過熱警告。現在我都會隨身帶個小風扇,不只可以吹自己,還能幫手機降溫。說到降溫,補充水分當然是最基本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喝太冰的水反而會讓身體更不舒服,溫水或常溫水才是最佳選擇。
如果非得在日正當中的時候出門辦事,建議可以規劃一下路線,盡量選擇有遮蔭的地方走。便利商店和捷運站之間的距離都要算好,能少曬一秒是一秒。我現在連買咖啡都會選可以APP預訂的店家,直接衝進去拿了就走,完全不想在戶外多待。
日當頭是什麼?台灣人必知的夏日防曬常識
最近天氣熱到爆,走在路上都快被曬成人乾了對吧?這就是老一輩常說的「日當頭」,意思就是太陽直射最猛烈的時段,大概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這段時間紫外線指數通常都破表,隨便曬個10分鐘皮膚就會紅通通,長期下來還會加速老化甚至增加皮膚癌風險,真的不能開玩笑!
說到防曬,很多台灣人都以為擦防曬乳就夠了,其實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首先防曬係數至少要SPF30以上,而且不是早上擦一次就能撐整天,特別是流汗或游泳後一定要補擦。記得我去年去墾丁玩,以為擦了防曬就沒事,結果下午背部整個曬到脫皮,痛到連睡覺都要趴著睡,超慘的教訓啊!
防曬重點 | 正確做法 | 常見錯誤 |
---|---|---|
塗抹時間 | 出門前30分鐘塗抹 | 到海邊才開始擦 |
使用量 | 臉部約50元硬幣大小 | 只塗薄薄一層 |
補擦頻率 | 每2小時或流汗後 | 早上擦一次撐整天 |
防曬係數 | SPF30以上+PA+++ | 只注意SPF忽略PA值 |
除了擦防曬,物理性防護也很重要。我現在出門都會帶把抗UV的陽傘,材質要選黑膠塗層的效果最好。帽子最好選帽緣超過10公分的,才能完整遮住臉和脖子。最近很流行的那種透明防曬外套其實效果有限,還是深色系、布料密實的比較實在。記得有次看到朋友穿白色薄外套去爬山,回來整個肩膀都曬傷,真的是血淚教訓啊!
說到曬後保養,很多人會馬上敷面膜,其實曬傷的皮膚很敏感,應該先用蘆薈膠或保濕噴霧鎮定降溫。我習慣把化妝水放冰箱,回家先冰敷個5分鐘再擦保濕乳液。如果已經出現刺痛感,千萬別亂擦美白產品,等皮膚修復個兩三天再說。上次我媽曬傷還硬要敷美白面膜,結果臉整個大過敏,看了超心疼的!
最近走在路上真的會被太陽曬到懷疑人生,為什麼台灣夏天日當頭特別毒?氣象專家解析這其實跟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性有關。台灣剛好位在副熱帶高壓帶的邊緣,夏天時這個高壓系統會把雲層推開,讓陽光直接照射下來,加上空氣濕度高,那種悶熱感真的會讓人想直接躲進冷氣房。
說到這個,先來看看幾個關鍵數據:
因素 | 台灣夏季特徵 | 影響 |
---|---|---|
日照時數 | 平均8-10小時 | 紫外線曝曬量暴增 |
紫外線指數 | 常達11+(極危險級) | 皮膚5分鐘就會曬傷 |
體感溫度 | 經常超過40°C | 熱傷害風險大增 |
濕度 | 平均70-80% | 汗水難蒸發更悶熱 |
台灣的地形也是幫兇之一,盆地地形像台北就容易蓄熱,加上都市熱島效應,晚上也涼不太下來。而且我們夏天常吹西南風,從海面帶來又濕又熱的空氣,這種組合拳打下來,難怪走在路上就像在蒸籠裡一樣。
氣象專家還提到,這幾年全球暖化讓情況更嚴重,七月均溫比30年前高了快2度。以前中午出門撐個傘還能忍受,現在連早上八九點的陽光都刺到皮膚會痛。特別是正午前後那兩三個小時,紫外線強到連陰影處都不太安全,建議大家真的要避開這段時間在外活動。
最近天氣熱到爆,走在路上都快被曬成人乾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日當頭時段是幾點?避開紫外線最強時刻」才不會被曬傷。其實啊,台灣夏天太陽最毒的時間大概落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這段時間紫外線指數常常飆到危險級,隨便曬個15分鐘就可能會脫皮,特別是7、8月正中午的太陽根本是免費烤肉架來著。
根據氣象局的資料,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紫外線強度時段表給大家參考:
時段 | UV指數範圍 | 防曬建議 |
---|---|---|
06:00-09:00 | 3-5 | 擦防曬乳+戴帽子就夠 |
10:00-14:00 | 8-11 | 盡量別出門,要外出全副武裝 |
15:00-18:00 | 5-7 | 遮陽傘+防曬每2小時補擦 |
我自己都習慣用手機看即時紫外線指數,發現有時候下午3點多指數還是很高,尤其是沒什麼雲的大晴天。像前幾天我去台南玩,下午4點多測到UV指數還有7,手臂沒遮到的地方馬上就紅通通了。所以真的不要以為太陽下山前就很安全,台灣的陽光比你想像的還要毒辣!
另外要提醒的是,紫外線強弱跟季節關係很大。雖然現在是7月最熱的時候,但其實從5月開始到9月,中午前後的紫外線都很強。我阿嬤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現在可能要改成「早出門的人才不會被曬死」,建議大家要辦事就趁早上9點前或下午4點後再出門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