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聽過「歷代帝王國號歌」嗎?這可是幫助記憶中國朝代順序的超實用小撇步!就像我們背九九乘法表一樣,把幾千年的朝代更迭濃縮成朗朗上口的歌謠,連小朋友都能輕鬆記住從夏商周到明清的歷史脈絡呢。
這種記憶法在台灣的歷史課本裡雖然沒有正式收錄,但很多老師都會私下傳授。像是把「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這樣的句子配上輕快節奏,馬上就能把枯燥的年表變成好玩的順口溜。我記得小時候背這個比背課文還快,到現在都還能哼上幾句!
說到各朝代的國號,其實背後都有特別的意義。像是漢高祖劉邦用「漢」是因為他曾被封為漢王,而明朝的「明」則是取自明教「光明」之意。這些典故在國號歌裡雖然不會細講,但記住順序後再去探究原因,會讓歷史變得更有趣喔!
下面整理幾個主要朝代的國號與建立者,搭配國號歌的段落更清楚:
朝代 | 建立者 | 國號由來 |
---|---|---|
夏 | 大禹 | 源自夏后氏部落 |
商 | 成湯 | 發源地商丘 |
周 | 武王 | 先祖居周原 |
秦 | 嬴政 | 原為周朝諸侯國名 |
漢 | 劉邦 | 曾被封漢中王 |
唐 | 李淵 | 襲封唐國公 |
有些版本還會加入有趣的小故事,像是「三分魏蜀吳」這句會特別提醒三國並立的局面,或是「隋滅陳統一」強調結束南北朝分裂。這種把歷史事件也編進歌詞的做法,讓背誦不只是死記硬背,還能順便記住關鍵轉折點。
現在網路上能找到各種版本的國號歌,有的甚至改編成流行歌曲旋律。我最近還看到有老師用Rap方式教學,學生們跟著節奏搖頭晃腦地背誦,效果意外地好。畢竟比起枯燥的年代表,這種有韻律感的記憶方式真的親切多了!
歷代帝王國號歌是誰創作的?背後有什麼故事?這首琅琅上口的歌謠其實是台灣早期教育工作者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歷史,在1970年代左右集體創作的。當時國小社會科老師們發現孩子們對朝代順序老是記不住,就發揮創意把枯燥的歷史變成押韻又好記的歌謠,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好幾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
這首歌最特別的是用台灣人熟悉的「五聲音階」譜曲,搭配簡單重複的旋律,讓小朋友唱個兩三遍就能背起來。歌詞從「夏商周」一路唱到「明清」,把主要朝代的國號都編進去,還加入「三分魏蜀吳」這種關鍵歷史事件,根本是行走的歷史小百科。當年沒有補習班的時候,這首歌可是考試前必背的救命法寶呢!
創作時期 | 主要用途 | 流傳範圍 | 特色 |
---|---|---|---|
1970年代 | 國小歷史教學 | 全台校園 | 五聲音階旋律 |
1980年代 | 電視教學節目 | 家庭教育 | 押韻易記 |
1990年代後 | 網路迷因改編 | 跨世代流傳 | 加入動漫元素 |
說到背後的故事,其實這首歌的原始版本已經很難考證了,因為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各地老師都會自己加料改編。有些版本會加入「台灣史」段落,也有些會把近代史加進去。現在YouTube上還能找到各種改編版,從搖滾版到RAP版都有,甚至連布袋戲都用過這個旋律來教歷史,可見它對台灣通俗教育的影響有多深。
當年的老師們可能沒想到,這首簡單的教學歌謠會成為跨世代的文化記憶。現在30歲以上的台灣人,聽到「唐虞夏商周」的旋律,十個有九個會忍不住跟著哼下去。這種把知識變成生活記憶的創意,正是台灣教育最接地氣的智慧啊!
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用歌謠記憶歷代國號?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早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記得小時候背歷史課本,那些朝代順序總是記了又忘,後來老師教我們用「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這種順口溜來背,整個就輕鬆多了!這種方法在1970-80年代的台灣校園特別流行,當時很多老師都會自創這種記憶口訣。
這種歌謠記憶法之所以好用,主要是因為把枯燥的歷史事件變成有節奏、押韻的句子。像下面這個表格就是台灣學生最常用的版本之一:
歌謠片段 | 對應朝代 |
---|---|
唐堯虞舜夏商周 | 上古至周朝 |
春秋戰國亂悠悠 | 春秋戰國時期 |
秦漢三國晉統一 | 秦漢至西晉 |
南朝北朝是對頭 | 南北朝對峙時期 |
有趣的是,這種記憶法其實是從中國傳統的《三字經》、《千字文》演變而來的。老一輩的台灣人可能還記得,早期私塾教歷史就是用這種韻文方式。到了現代,雖然教學方法不斷更新,但這種朗朗上口的歌謠還是很受歡迎,甚至有些補習班會把它改編成流行歌曲的旋律,讓學生更容易記住。
在網路時代,這些傳統記憶歌謠又有了新生命。現在YouTube上能找到各種版本的朝代歌,有用RAP唱的,有用兒歌曲調改編的,甚至還有搭配動畫的版本。不過仔細聽就會發現,這些新版本的核心內容,大多還是脫胎於當年老師們在課堂上隨口教的那幾句順口溜。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問「歷代國號歌怎麼唱?旋律與節奏大公開」,這首充滿歷史感的兒歌其實是很多台灣人小時候的共同回憶。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首歌的唱法,還有它背後有趣的節奏設計,讓你可以輕鬆教小朋友或是自己回味一下童年時光。
這首歌的旋律其實很簡單,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隻老虎》的調子,只是把歌詞換成了中國歷代王朝的名稱。節奏部分則是四四拍,每個朝代名稱剛好佔一個小節,唱起來特別順口。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完整的歌詞對照,讓你一看就懂:
朝代順序 | 歌詞內容 | 節奏拍點 |
---|---|---|
1 | 夏商周 | ♩ ♩ ♩ |
2 | 春秋戰國 | ♩ ♩ ♩ ♩ |
3 | 秦漢 | ♩ ♩ |
4 | 三國兩晉南北朝 | ♩ ♩ ♩ ♩ ♩ ♩ |
5 | 隋唐 | ♩ ♩ |
6 | 五代十國 | ♩ ♩ ♩ ♩ |
7 | 宋元明清 | ♩ ♩ ♩ ♩ |
唱的時候要注意,像「三國兩晉南北朝」這種比較長的朝代名稱,要稍微加快語速但保持節奏穩定。建議可以先慢慢練習,等熟悉了再加快速度。另外在「秦漢」和「隋唐」這種只有兩個字的段落,可以稍微拉長音,讓整首歌聽起來更有變化性。
這首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濃縮成簡單易記的旋律,雖然現在學校可能不太教了,但對於想快速記住朝代順序的人來說還是很實用的。下次遇到小朋友問歷史朝代表,不妨就唱這首歌給他們聽,保證比死背課本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