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櫃每層高度這樣設計最實用!台灣家庭必看收納指南
每次整理鞋櫃都覺得空間不夠用嗎?其實問題可能出在鞋櫃每層高度設計不當。台灣人鞋款種類多,從拖鞋到靴子都有,如果每層都做一樣高度,真的會浪費超多空間。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尺寸建議,讓你家的鞋櫃收納量直接升級!
先來看最常見的鞋款高度分佈。一般來說,男生鞋子會比女生高一些,運動鞋又比皮鞋高。我整理了一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鞋款類型 | 建議層高(公分) | 備註 |
---|---|---|
平底鞋/拖鞋 | 12-15 | 可做活動層板彈性調整 |
一般皮鞋/布鞋 | 16-18 | 最常見的標準高度 |
高筒球鞋 | 20-25 | 建議保留1-2層專門放球鞋 |
短靴 | 28-32 | 冬季必備的收納空間 |
長靴 | 40-45 | 可設計抽屜式或斜放 |
很多人家裡鞋櫃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層高都做18公分,結果放拖鞋上面空一大截,想放靴子又塞不進去。其實只要把最下層做高一點,搭配活動層板,就能同時收納小朋友的雨鞋和大人的冬季靴款。像我家就是把最下面兩層做到35公分,冬天收長靴超方便,夏天就把層板調低放涼鞋。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鞋櫃深度最好做到35公分以上,不然男生的鞋子會露出一截很醜。如果空間真的有限,可以考慮做斜放式設計,層高就可以減少2-3公分。現在很多系統家具都有這種彈性設計,去逛賣場時可以多留意。記得留一層高度做25公分左右,現在很紅的厚底鞋和氣墊鞋都很需要這個高度,不然鞋頭會頂到上層板子。
鞋櫃每層高度怎麼量?簡單3步驟教你DIY測量
最近在整理家裡鞋櫃才發現,有些層板高度根本不實用,高跟鞋放不進去、平底鞋又浪費空間…其實自己量鞋櫃高度超簡單!只要準備捲尺和紙筆,跟著這3個步驟做,連裝修師傅都誇你專業。
首先把鞋櫃清空,用濕布擦乾淨層板。重點來了:量高度要從層板”上表面”到”下一層的上表面”,很多人會誤量成層板厚度。建議把常穿的鞋子拿出來排排站,像靴子、球鞋、拖鞋分開量,這樣規劃層板高度最精準。
鞋款類型 | 建議層板高度 (cm) | 備註 |
---|---|---|
平底鞋/拖鞋 | 12-15 | 可做活動層板省空間 |
運動鞋 | 16-18 | 籃球鞋要量鞋筒高度 |
短靴 | 25-30 | 冬季靴建議留透氣空間 |
高跟鞋 | 20-25 | 細跟款要預留傾斜角度 |
實際測量時記得「+2cm緩衝空間」,像量到球鞋高17cm,層板就設19cm。遇到斜層板設計的話,要量最低和最高點取平均值。老一輩會用報紙折出鞋樣來模擬,現在用手機拍鞋牆照片標註尺寸更方便,連層板間距都一目了然!
如果鞋櫃是系統櫃或木作,建議用雷射水平儀輔助。五金行賣的簡易型就夠用,對準層板邊緣打光,直接讀取投射在牆面的刻度。想調整現成鞋櫃的話,IKEA那種伸縮層板扣很實用,不用鑽孔就能自由調整5-8cm高度差。
為什麼鞋櫃每層高度要不同?專家解析設計關鍵
每次整理鞋櫃都覺得很頭痛嗎?其實鞋櫃設計大有學問!專業室內設計師告訴我們,鞋櫃分層高度不同絕對不是隨便設計的,這可是關係到收納效率和鞋子壽命的關鍵。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超實用的居家小知識,讓你家的鞋櫃從此不再亂糟糟。
首先要知道,不同類型的鞋子高度差很多。女生常穿的高跟鞋可能需要20公分以上,而平底鞋大概15公分就夠了。如果每層都做一樣高,不是浪費空間就是塞不進去。來看看常見鞋款適合的層板高度:
鞋子類型 | 建議層高 (公分) |
---|---|
平底鞋/帆布鞋 | 12-15 |
運動鞋 | 15-18 |
短靴 | 20-25 |
長靴 | 40-45 |
高跟鞋 | 18-22 |
除了高度差異,設計師還提醒我們要注意層板的可調性。現在很多鞋櫃都做成活動式層板,這樣隨著季節更換鞋子時,可以隨時調整高度。比如夏天收涼鞋需要的空間較小,冬天換成長靴時就可以把層板拆掉幾片,超級方便!
另外一個小秘訣是,最下層可以留高一點,大約30-35公分。這樣不僅可以放雨傘、鞋油等雜物,遇到特別高的鞋子像是馬靴或滑雪靴時,也能輕鬆收納。有些設計還會在最底層加個抽屜,用來放鞋拔、鞋刷這些小東西,讓鞋櫃看起來更整齊。
最後要提醒的是,鞋櫃深度也很重要。一般來說35-40公分最剛好,太淺鞋子會凸出來,太深又浪費空間。如果家裡玄關比較窄,可以考慮做斜放式的鞋櫃,這樣深度只要25公分左右就夠了,但記得層高要再多抓2-3公分喔!
最近在整理家裡鞋櫃才發現,原來鞋櫃每層高度多少最適合?台灣常見鞋款尺寸大全這個問題超重要!設計不好真的會讓鞋子擠到變形,或是浪費空間。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幫大家搞定這個居家收納難題。
首先要知道,台灣人最常穿的鞋子高度都不太一樣。像女生最愛的靴子就跟平底鞋差超多,如果層板高度沒算好,靴子就只能橫躺著放超佔空間。建議可以這樣規劃:運動鞋、平底鞋這類比較矮的鞋子,每層留15-18公分就夠了;男生皮鞋或厚底鞋大概要20-22公分;至於過膝長靴的話,建議至少要留45公分以上才不會折到靴筒。
這邊整理一個台灣常見鞋款的尺寸參考表:
鞋款類型 | 建議每層高度 | 備註 |
---|---|---|
平底鞋/帆布鞋 | 15-18cm | 女生尺寸通常較小 |
運動鞋 | 18-20cm | 含氣墊款要留更高 |
高跟鞋 | 20-25cm | 跟高不同要調整 |
男仕皮鞋 | 22-25cm | 寬楦頭需再加2-3cm |
短靴 | 25-30cm | 踝靴約25cm即可 |
長靴 | 45cm以上 | 過膝靴要留到50cm |
另外要提醒的是,現在很多家庭會買現成鞋櫃,但其實台灣人的鞋型跟歐美不太一樣。我們腳型偏寬,鞋子通常比較厚實,所以買現成鞋櫃時最好實際量一下自己的鞋子。像我家老公的籃球鞋就特別厚,原本買的標準鞋櫃根本放不下,後來只好自己重新訂做層板。還有現在流行的厚底老爹鞋也要注意,雖然看起來不高,但實際量起來可能比想像中要多出3-5公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