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台這首詞到底在寫什麼? | 張炎《高陽台》背後的故事 | 高陽台·西湖春感完整解析

說到高陽台,這詞牌名總讓人想起江南煙雨的朦朧美,特別是張炎那闋《高陽台·西湖春感》,把戰亂後的殘春寫得既淒美又深刻。這種詞牌特別適合抒發細膩情感,像是把心事一層層疊在字裡行間,讀起來特別有味道。

台灣雖然沒有西湖,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春日風景。像陽明山的櫻花季,或是淡水河畔的落日,其實都很適合用高陽台的格律來描寫。這種詞牌通常用平緩的韻腳,像是:

詞牌特點 說明
字數 共100字,雙調
押韻方式 上下片各四平韻
適合主題 感懷、詠物、寫景
經典作品 張炎《西湖春感》、朱彝尊作品

記得有次在台北植物園散步,看到荷花池畔的老建築,突然就想到高陽台裡那句「接葉巢鶯,平波卷絮」。雖然場景不同,但那種時光流逝的惆悵感卻意外地相似。台灣的創作者其實也很適合嘗試這個詞牌,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寫當代的生活感觸。

說到填詞技巧,高陽台最難的大概是如何在規整的格律中表現出流動的情感。像是下片的轉折處,通常會從寫景轉入抒情,這時候用台灣人熟悉的日常語彙反而能讓古典形式更有生命力。比如描寫大稻埕的黃昏,就可以把「霞海城隍廟的香火」這樣的意象放進去。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用高陽台寫九份山城的雨景,把老街的紅燈籠和茶樓的熱氣都寫進去了,讀起來特別親切。這種古今交融的嘗試,讓傳統詞牌有了新的可能。

高陽台


高陽台這首詞到底在寫什麼?3分鐘帶你看懂意境

講到宋詞,高陽台這首詞真的很有味道,但很多人第一次讀都會覺得「這到底在寫什麼啦?」其實它用很美的文字,寫出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整首詞就像在講一個故事,從熱鬧的宴會場景開始,慢慢帶出繁華落盡後的寂寞心情,這種對比手法超級打動人心。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我們先來看幾個關鍵句子的意思:

詞句 白話解釋 情感表達
“修禊初三” 三月初三的傳統節日 熱鬧歡樂的開場
“飛蓋相追” 馬車一輛接一輛 富貴人家的排場
“漸酒空金榼” 酒喝光了,酒杯也空了 宴會結束後的空虛感
“華胥夢短” 像做了一場美夢但很快醒來 對美好時光短暫的嘆息

詞中最厲害的就是用具體的場景來表現抽象的情感。比如「飛蓋相追」這句,不用直接說「很多人來參加」,而是用馬車絡繹不絕的畫面讓你自己想像當時多熱鬧。後面突然轉到「酒空金榼」,那種從歡樂到寂寥的轉變就更強烈了,完全能感受到作者想說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還有一個重點是時間的流逝感。從白天的宴會到「斜陽」西下,再到夜晚「月冷千山」,這種時間推移讓人跟著體會到「歡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的無奈。作者沒有直接說自己多難過,但透過這些景物描寫,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就自然浮現出來了。

整首詞就像用文字拍電影一樣,有場景、有劇情、還有深刻的情感。讀到後面「漫相思、彈入哀箏」,連音樂都變得哀傷起來,這種層層堆疊的寫法,真的會讓人邊讀邊點頭,忍不住想「對對對,人生就是這種感覺啊!」

張炎為何要在高陽台寫西湖春感?背後故事超感人。這位南宋末年的詞人,其實是用文字在記錄一段刻骨銘心的家國之痛。當時元軍攻陷臨安,西湖美景依舊,但江山早已易主,張炎站在高陽台上望著熟悉的湖光山色,那種物是人非的感慨,全都化成了這闕動人的詞作。


這首詞表面寫的是春天西湖的景色,但字裡行間藏著滿滿的亡國之痛。你看他寫「接葉巢鶯,平波捲絮」,多美的畫面啊,但接著就是「斷橋斜日歸船」,那種孤獨落寞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張炎家族本來是南宋的貴族,戰亂後家道中落,他筆下的西湖春色,其實是在懷念再也回不去的太平盛世。

詞句 表面意思 隱含情感
“接葉巢鶯” 樹葉茂密黃鶯築巢 對往日安穩生活的懷念
“平波捲絮” 湖面平靜柳絮飄飛 時光流逝的感傷
“斷橋斜日” 夕陽下的斷橋景色 國家殘破的悲痛

張炎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經歷過國破家亡的他,看著西湖的春天,想到年輕時在這裡遊玩的快樂時光,對比現在流離失所的處境,那種心情真的讓人鼻酸。他特別選在高陽台這個地方寫詞,因為這裡視野開闊,能把整個西湖盡收眼底,就像是要把對故國的思念一次看個夠。

詞中那句「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最讓人心痛。飛花代表春光易逝,啼鵑象徵亡國之痛,張炎連窗簾都不敢打開,就怕觸景傷情。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個文人對故土的深情,也感受到那個動盪時代給人帶來的創傷。

高陽台

高陽台賞析|古人如何用文字描繪春天愁緒

講到古人寫春天,大家可能先想到「春光明媚」之類的形容,但其實古人筆下的春天愁緒才真叫絕!特別是高陽台這類詞牌,把那種「春愁黯黯」的感覺寫得入木三分。今天就來聊聊,古人到底是怎麼用文字把春天寫得這麼有味道的。

古人寫春愁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把景物和情緒完美結合。比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位名家的寫法:

詞人 名句 愁緒表現手法
秦觀 可堪孤館閉春寒 用「孤館」襯托寂寞
李清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借花木變化寫傷春
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 以風雨比喻人生無奈
晏幾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對比手法凸顯孤獨

這些句子讀起來特別有畫面感,不是嗎?古人不會直接說「我好憂愁」,而是用落花、微雨、孤館這些意象,讓讀者自己感受到那種說不出的愁。這種含蓄的表現方式,正是中國古典文學最迷人的地方。

說到具體技巧,古人最愛用「以樂景寫哀情」。春天明明百花盛開,他們偏要寫「林花謝了春紅」,用美好的事物消逝來加倍襯托憂傷。還有就是善用對比,像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個人看燕子成雙,那種孤獨感馬上就出來了。這種寫法比直接抒情高明多了,讓讀者自己體會,反而更有餘韻。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